挽郑永福

竹间梧畔故应佳,非但才高诗亦葩。
世胄蚤通枢相谱,里人知是大魁家。
谁言陶令才为米,不遣潘郎再种花。
□□云深华表远,北风无赖送哀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郑永福》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挽郑永福》原文如下:“竹间梧畔故应佳,非但才高诗亦葩。世胄蚤通枢相谱,里人知是大魁家。谁言陶令才为米,不遣潘郎再种花。云深华表远,北风无赖送哀笳。”这首诗通过描绘郑永福的生活环境与才华,表达了作者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
  2. 创作背景:据记载,刘克庄在宋理宗时期曾任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贬,晚年更是流寓于南方各地。这样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官员和文人,包括郑永福。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场合或事件中,刘克庄对郑永福的不幸去世所创作的挽歌。
  3. 文学价值:从文学价值来看,《挽郑永福》作为刘克庄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感,如“非但才高诗亦葩”等句式,既展现了作者的文采也体现了他对诗歌形式的把握能力。其次,诗歌通过对郑永福生平的描写,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以及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使得作品具有较深的历史内涵。最后,诗歌在情感表达上也较为细腻,既有对逝者的悼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克庄的《挽郑永福》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深情、蕴含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佳作。它不仅体现了刘克庄个人的艺术追求和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色和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