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葛夫人二首

银台曾奋涂归笔,我亦留花批逆鳞。
早共裂麻沮裴相,晚甘负耒作滕民。
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
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葛夫人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七言诗,通过描绘葛夫人的生活场景和她的儿孙们对她的敬爱,表达了对葛夫人一生贤惠与慈爱的怀念。下面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意义:

  1. 作者介绍
  • 刘克庄: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和诗歌上。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语言风格豪迈而不失婉约,在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评价。
  1. 诗歌原文
  • 银台曾奋涂归笔:《挽葛夫人二首》开篇即展现了葛夫人的才华横溢和她对文学的执着追求。银台,通常指代高官显要之地,此处借指官场或高位,意味着葛夫人曾经有机会进入这样的环境,但她选择放下这一切回归简朴的生活,专注于文学创作。
  • 我亦留花批逆鳞:此句表明,即使面对艰难险阻,葛夫人也未曾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她用花来比喻自己的才华,批逆鳞则暗示了她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持自己的立场。
  • 早共裂麻沮裴相:这句诗描述了葛夫人早年与丈夫共同参与政治斗争的情形。”裂麻”可能指的是在朝堂上争论或辩论,“沮裴相”则是指阻挠或对抗裴相的行为,这里可能暗喻着葛夫人在政治上的奋斗和挑战。
  • 晚甘负耒作滕民:随着岁月的流逝,葛夫人选择过起田园生活。”负耒”意为背起农具,”作滕民”可能是指成为普通的农夫,这里的对比突显出她晚年生活的平淡与简朴。
  • 儿斑衣从双旌贵:这里的“儿”很可能指的是葛夫人的儿子,“斑衣”可能是形容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跟随母亲享受尊贵的身份。“双旌”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出行时仪仗中的旗幡,“贵”表示尊贵。
  • 母绣帘迎万户春:最后一句描绘的是葛夫人晚年在家中的景象。”绣帘”可能是指精美的窗帘,迎接着春天的到来和家庭的温暖。这反映出葛夫人晚年的幸福和满足。
  1. 诗歌主题
  • 怀念贤妻:通过描写葛夫人的生平和性格,诗人表达了对这位贤内助深深的怀念之情。她的才情和品德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典范。
  • 反思人生:诗中还反映了刘克庄对于人生的深刻反思,包括对权力、地位的追求以及最终选择回归自然、过上平民生活的态度。
  • 赞美母爱:通过对葛夫人的描述,诗人赞美了她无私伟大的母爱,这种母爱不仅体现在对儿子的关爱上,更体现在对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感上。

《挽葛夫人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幅展现女性智慧与美德的画卷。它让人们重新审视历史上的女性形象,认识到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和贡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观念以及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