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破青鞋,浑不忆、踏他龙尾。更冷笑、痴人擘划,二三百岁。殇子彭篯谁寿夭,灵均渔父争醒醉。向江天、极目羡禽鱼,悠然矣。
杯中物,姑停止。床头易,聊抛废。慨事常八九,不如人意。白雪调高尤协律,落霞语好终伤绮。待烦公、老手一摩挲,文公记。
满江红 · 其一十四和叔永吴尚书,时吴丧少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词人刘克庄的《满江红·和叔永吴尚书,时吴丧少子》
在宋代诗坛的璀璨星空中,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刘克庄以其豪放的词风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脱颖而出。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现实。
《满江红·和叔永吴尚书,时吴丧少子》便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通过对亡子之痛的抒发,折射出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其中,“殇子彭篯谁寿夭”一句,通过对比哀叹,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国家的动荡不安。同时,刘克庄运用比喻和象征,将自然景物与人物命运联系起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刘克庄在创作中善于运用典故,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内涵,也为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例如,诗中的“灵均渔父争醒醉”便引用了屈原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无法把握的无奈。
《满江红》作为宋词中的名篇,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它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刘克庄在词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对历史的见解,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满江红·和叔永吴尚书,时吴丧少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更是一篇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作者忧国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词人在面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时的复杂心情以及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