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贺新郎 · 其二十七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译文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张良遇谷城公传授《太公兵法》、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而立下大功,但是就算他们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卫国建立功勋。
少年时期也曾雄心壮志、心怀家国,只叹从未实现。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敌人真正难以抵抗的是战场上的勇士,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志儿郎,不要在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吧!
介绍
《贺新郎·其二十七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作者在1241年(宋理宗淳祐六年)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时,他以枢密使的身份任都督行营寿春府事兼知江州。由于朝廷的软弱,金军很快攻破了长江防线,直逼临安。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十分不满,便写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此词上片抒写对敌情的忧虑;下片则借古喻今,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以下是该词的内容:
贺新郎·其二十七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稼轩先生,自言少日与客泛西湖,出白堤,抵孤山,会友人梅溪、西樵、周显、千岩,各赋一诗,因以为别。
公赋梅溪,西樵赋千岩,余为显赋。
公喜而笑曰:”稼轩中丞,才大心粗,小试于杭,已误恩命。”
余读罢,乃知所谓”中丞”者,公也。于是为赋一篇寄之。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
我欲从、平章风月,整顿乾坤秩序。
赢取清名三百年,天下英雄。
闲坐细听他。
忽孤寒、敲门急雨,乍霹雳、怒涛倾海。
政入万山围子尽,争如归去来兮。
我车轨、东风里,谢他风月相随。
玉田种稻三千里,又恰似、鲈乡池馆。
待收拾纶竿重钓,怕惊散沙禽湖鹳。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将谓招我来,今朝更清愁,
愁与西风吹不尽,江东春浪花无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準。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休说书空似梦,楚江空晚!
离魂招素蝶,泪痕污红莲。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饮恨!
呜呼!
此意谁识!
君看六朝君臣冢,青山依旧,满目歌舞。
亦知人、唱彻《水龙吟》,秦淮波暖秋英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向谁家?
妖娆乱逐青苔。
砌下落粉萧萧,夜雨剪剪催花。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天长地久有时有,此恨无计可消除!
采石矶边千古事,金陵城上六朝霞。
春风不度玉门关。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睡鸳鸯。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信此生终浅薄,平畴陈迹,断烟衰草。
载取白云归去,问尔何如?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梦中未比丹砂好,残酒犹能消块愁。
一日心期千万绪,三年臭味如黄州。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繁华今永巷,登高一叹后尘迷。
世间离合总无常,转头百事皆寂灭。
惟有南山桂花发,不曾忘却南州人。
而今安在哉?
后手栽桃李,君亦种桃李,种得多少桃李?
欲折大鹏翅,君在空中翱翔。
愿言乘风飞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斜晖。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天上一月轮,我亦非、人间常娥。
素丝易染霜,丹桂难为秋。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肉食者鄙厌凡鸟窥,清光炯、群星渐远。
公乎?
公乎!
我醉欲眠卿且去!
月照孤臣怀土。
注解
国脉:国家的命脉。
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
韩五:韩世忠,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
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