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 雁

物微生处远,往还来、非但稻粱求。似爱长安日,怕阴山雪,善自为谋。个里幸无鸣镝,随意占沙洲。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
昔到衡阳回去,今随阳避地,遍海南头。与西川流寓,彼此各淹留。未得云中消息,登望乡台了又登楼。江天阔,几行草字,字字含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声甘州·雁》是近现代诗人汪东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雁阵的飞翔以及历史的变迁,抒发了作者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汪东,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生于1890年,逝世于1963年。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还是一位革命活动家。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曾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习,后赴日本深造,并成为孙中山的朋友。
  2. 词作原文:又霜钟警梦夜凄清,雁阵破空来。自榆关风紧,芦沟月冷,秋思难排。应羡六朝金粉,嘹唳度长淮。铁索沈江后,楼殿成灰。本是随阳信鸟,甚浅洲远渚,不肯徘徊。历间关烽火,毛羽屡惊摧。倘遭逢、青冥矰缴,剩衔芦、孤影…
  3. 词作主题:词中的“雁”象征着自由与坚韧,通过对雁群飞行的描述,展现了它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而“霜钟警梦”则暗示着时代动荡,人心惶惶。通过对“秋思难排”、“历间关烽火”等场景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之情。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如“倘遭逢、青冥矰缴,剩衔芦、孤影亦堪哀。”表达了对被束缚、被追捕的恐惧和无奈。总的来说,《八声甘州·雁》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还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八声甘州·雁》不仅是一首艺术上精湛的词作,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解读这首词,不仅可以领略到汪东深邃的艺术造诣,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阶段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在欣赏这首词的同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紧密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