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其四潮惠道中

不见仙湖能几日,尘沙变尽形容。夜来月冷露华浓。都忘茅屋下,但记画船中。
两岸绿阴犹未合,更须补竹添松。最怜几树木芙蓉。手栽才数尺,别后为谁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潮惠道中》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所作,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内心感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词:

  1. 诗词原文
    不见仙湖能几日,尘沙变尽形容。夜来月冷露华浓。都忘茅屋下,但记画船中。
    两岸绿阴犹未合,更须补竹添松。最怜几树木芙蓉。手栽才数尺,别后为谁红。

  2. 诗词解释

  • “不见仙湖能几日,尘沙变尽形容。”:表达了对曾经美丽湖泊的怀念。
  • “夜来月冷露华浓。”: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都忘茅屋下,但记画船中。”:回忆起曾经的居所和一起度过的时光。
  • “两岸绿阴犹未合,更须补竹添松。”: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修复的愿望。
  • “最怜几树木芙蓉。手栽才数尺,别后为谁红。”:表达了对特定树木的感情,以及这些植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景象。
  1. 词人背景
  • 刘克庄:宋代诗人,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豪迈慷慨的风格和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著称。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自然意象,如“仙湖”、“月冷露华”等,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情感深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有力,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变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反映了社会由和平到动荡的变化。
  • 表达个人情感:诗词中的情感细腻而真挚,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 传承文学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临江仙·潮惠道中》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刘克庄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也体现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的人来说,这首诗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