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云门居士

云门山口云徘徊,居士道与山崔嵬。
清时肥遁古亦有,惊猿怨鹤今谁偕。
居士高卧白云堆,山门时为猿鹤开。
溪花野屮自春色,云芝石笋宁须栽。
软蒸抱石倾新醅,麋鹿惯我还无猜。
宁知玉署思贤切,御手调羹待客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云门居士》是一首宋代郑侠的作品,其内容表达了对云门居士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其隐居生活的羡慕。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郑侠,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等,福州福清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曾历任光州司法参军、安上门监等职。因对王安石的新法持反对态度,被贬至汀州编管并最终流放至英州。在哲宗时期得以归家,元符七年再度被贬,直到去世。
  2. 诗歌原文:《赠云门居士》原文如下:
    云门山口云徘徊,居士道与山崔嵬。
    清时肥遁古亦有,惊猿怨鹤今谁偕?
    居士高卧白云堆,山门时为猿鹤开。
    溪花野草自春色,云芝石笋宁须栽?
    软蒸抱石倾新醅,麋鹿惯我还无猜。
    宁知玉署思贤切,御手调羹待客来。
  3. 诗歌赏析:《赠云门居士》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的诗,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诗中描绘了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色,以及山中的松风和猿鹤。通过对这些自然元素的刻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深深敬意和内心的平静向往。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士大夫隐逸生活的怀念和对现代官场政治斗争的批评。通过“宁知玉署思贤切,御手调羹待客来”一句,诗人传达了一个观点:即使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依然有人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对贤能人士的尊重。
  4.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当时北宋社会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和政治斗争。由于对王安石新法的不满,郑侠被贬至汀州编管。尽管身处逆境,他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并以诗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5. 诗歌艺术特点:从艺术角度来看,《赠云门居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尤其是对云门山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还透露出一股超脱尘世的闲适与宁静,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高洁志趣。
  6. 文学影响:《赠云门居士》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还成为了后世研究宋代隐士生活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哲理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郑侠的《赠云门居士》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文化意蕴和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