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散步

软红销尽利名缰,兴到湖山取次行。
万马拍堤春浪起,一龟曝日晓峰横。
客中寝饭根尘寂,雪后松篁意气生。
身是定僧无欠剩,惟馀双鹤报寒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清之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创作的《晨兴散步三首》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清新自然的画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下面将对郑清之及其作品《晨兴散步》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郑清之,字德源,初名燮,又名永叔,号安晚,是南宋时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少时从师学习,有文名,曾于嘉定十年(1217年)登第,并历任国子学录和魏宪王府教授等职。

  2. 创作背景:《晨兴散步三首》是郑清之在湖山之间随意漫步时的即兴之作,这些诗篇体现了他随性而为的创作风格,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3. 诗歌内容:在《晨兴散步三首》中,可以看到郑清之运用了典型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软红销尽利名缰”,“万马拍堤春浪起”等,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诗句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4.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晨兴散步·僧居西畔鹤居南》中的每一行都仿佛是一幅独立的画,它们既独立成章,又在整体上形成统一和谐的画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讲究意境和留白的艺术魅力。

  5. 文化影响:除了作为文学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外,郑清之的诗歌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晨兴散步三首》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研究宋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文献。

通过对郑清之及其作品的介绍,可以看出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郑清之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深谙生活之道的智者,他的诗歌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