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秋日即事

雨后鸣湍走碧溪,水声秋意恰相宜。
窥蝉螳臂方衷甲,啄蚓鸡群竞济师。
初月挂檐窗未觉,新凉入牖簟先知。
西风早已催征棹,管领莼鲈入梦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房秋日即事》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雨后山居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郑清之,字德源,号安晚,宋庆元府鄞县人。郑清之少时曾从名臣楼昉学习,以能文著称,曾中进士。他历官国子学录、太学博士,与史弥远共同策立理宗,累迁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绍定六年,他被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初,他被召还参与真德秀、魏了翁等人的工作,时称“小元祐”。淳祐九年,他再次被提拔为左丞相。十一年致仕,卒谥忠定。

  2. 诗歌原文

雨后鸣湍走碧溪,水声秋意恰相宜。
窥蝉螳臂方衷甲,啄蚓鸡群竞济师。
初月挂檐窗未觉,新凉入牖簟先知。
西风早已催征棹,管领莼鲈入梦思。

  1. 诗意解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展现了雨后山居的秋天美景和生机。特别是“雨后鸣湍走碧溪”,通过雨后的湍急溪流声,传达出清新自然的气息,展现了秋雨过后的生机与活力。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受。“窥蝉螳臂方衷甲”和“啄蚓鸡群竞济师”这两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蟋蟀和小鸡在秋季的活跃状态。而“初月挂檐窗未觉,新凉入牖簟先知”则通过初月和微凉的秋风,传达出夜晚的宁静和舒适。最后两句“西风早已催征棹,管领莼鲈入梦思”则是诗人对即将离去的不舍和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乡愁。

《山房秋日即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也是郑清之对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艺术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展示了南宋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