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似晚春景,姿媚有馀风骨轻。
千岁俄逢古罍洗,摩挲篆籀眼增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晚唐诗似晚春景,姿媚有馀风骨轻。
千岁俄逢古罍洗,摩挲篆籀眼增明。
《读鲁直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还反映了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以下是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晚唐诗似晚春景,姿媚有馀风骨轻。千岁俄逢古罍洗,摩挲篆籀眼增明。
诗人背景:郑清之是宋庆元府鄞县人,字德源。他的生平复杂,早年曾跟随楼昉学习,因能文而受到楼钥的赏识。郑清之在国子学录、太学博士的职位上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并与史弥远同策立理宗,后历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等职。他在仕途中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并被后世誉为“小元祐”时期的人物。郑清之在政治生涯中不断升迁,但在晚年选择辞官,其生活态度和对权力的态度都反映出他独特的人生哲学。
艺术特色:在《读鲁直诗》中,郑清之巧妙地使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诗歌比作晚唐诗,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句中的“晚唐诗似晚春景,姿媚有余风骨轻”不仅描绘了诗歌的艺术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美的高度赞扬。
郑清之的《读鲁直诗》不仅是一首表达对黄庭坚诗歌艺术鉴赏与欣赏的诗歌,也是宋代文人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这首诗通过对黄庭坚诗歌的赞美,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人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