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葺芷雪韵

冰山凿碎五丁力,散作席花谁捆织。
射雕人去飞燕寒,拥衾内视方闭息。
能令赤凤冒白羽,夜半翾翻天际识。
白云乡中助剧戏,从以万妃纷玉色。
鸾沼乍惊舞明镜,虎盐未见盖危石。
乍离还合纷总总,已定复飘如得得。
姑置是事先年丰,有突不黔应笑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葺芷雪韵》是宋朝诗人郑清之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信息与创作背景:《和葺芷雪韵》的作者是南宋大臣、诗人郑清之,字德源,别号安晚,其生平经历复杂,从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到晚年的政治生涯,都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在创作这首诗时,郑清之身处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他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2. 作品原文与艺术风格:《和葺芷雪韵》共有两首,其中《和葺芷雪韵 其一》描绘了一幅冰山被五丁力士凿碎,化为席花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分裂与破碎,以及人民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坚强意志。诗中的“竹高已学枪头势,梅近犹能半面识”等句,展现了郑清之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

  3. 文化价值与影响:《和葺芷雪韵》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与动荡。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被视为宋诗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现代应用与传播:《和葺芷雪韵》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珍贵资料,也是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在现代社会,该作品被广泛引用于教育、文化研究和文学评论中,成为连接古人与现代人的桥梁,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郑清之的《和葺芷雪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深入研究和赏析这部作品,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