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其三赠建康郑玉脱籍

郑玉非娼女。叹尘缘未了,飘零被春留住。肠断胭脂坡下路。成甚心情意绪。生怕入、梨园歌舞。寂寞阳台云雨散,算人间、谁是吹箫侣。空买断,两眉聚。
新来镜里惊如许。暗伤怀、莺老花残,几番春暮。事逐孤鸿都已往,月落千山杜宇。念修竹、天寒何处。不念琐窗并绣户,妾从前、命薄甘荆布。谁为作,解绦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其三赠建康郑玉脱籍》是宋代诗人刘仙伦创作的一首词,而非刘儗的诗词作品。该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性在春天的变迁中所经历的情感波折与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情感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刘仙伦(1209年—?),字伯高,号梅溪,南宋初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词作多表现出一种清逸超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1. 诗词原文
    郑玉非娼女,叹尘缘未了,飘零被春留住。肠断胭脂坡下路。成甚心情意绪。生怕入,梨园歌舞。寂寞阳台云雨散,算人间,谁是吹箫侣。空买断,两眉聚。新来镜里惊如许。暗伤怀、莺老花残,几番春暮。事逐孤鸿都已往,月落千山杜宇。念脩竹天寒何处。不念琐窗并绣户,妾从前,命薄甘荆布。谁为作,解绦主。

  2. 词中意象分析

  • “郑玉非娼女”:这一开篇即设定了郑玉的人物形象,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妓女,而是有着自己的清高身份。这既为她之后的命运转折埋下了伏笔,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 “叹尘缘未了”:表达了主人公对于人生缘分的无奈与感慨。这里的“尘缘”象征着世俗的羁绊和感情纠葛,而“未了”则暗示着这些羁绊尚未彻底断绝。
  • “怕入梨园歌舞”:表明了郑玉对于繁华世界的排斥和恐惧。在古代社会,梨园歌舞往往代表着享乐和诱惑,而她却对此感到厌恶,这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清高品质。
  • “寂寞阳台云雨散”:通过“寂寞”二字,传达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同时,“云雨散”也暗示了她与爱人之间的感情已经破裂或结束,这种情感的转变给词增添了不少悲凉的色彩。
  • “算人间,谁是吹箫侣”:这句话透露出郑玉对理想伴侣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叹息。她希望能找到能够理解自己、陪伴自己度过人生低谷的人,但现实中这样的人似乎难以找到。
  • “空买断,两眉聚”: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郑玉对于爱情的执着和不舍。尽管已经做出了决断,但仍然无法割舍这段感情,仿佛买断了一切,却依然紧紧相依。
  • “新来镜里惊如许”:通过镜子中的自省,揭示了郑玉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她看到自己的变化和衰老,不禁感到吃惊和不安。
  • “暗伤怀、莺老花残”:进一步描绘了郑玉的忧伤情绪。她不仅担心自己的容颜不再,更担心岁月无情地带走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 “事逐孤鸿都已往”:这里的“孤鸿”象征着孤独和漂泊,暗示着郑玉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艰辛和不易。她不仅要面对外在的困境,还要承受内心的煎熬。
  • “月落千山杜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作杜鹃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种对比增强了词句的表现力,使得整首词更具诗意和感染力。
  • “念脩竹天寒何处”:这句诗表达了郑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向往。她渴望回到那个可以自由呼吸、不受尘世纷扰的地方。然而,现实中的她不得不忍受孤独和寂寞,这种矛盾让她更加痛苦。
  • “不念琐窗并绣户”:这句诗表达了郑玉对于物质生活的看淡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她不愿意沉溺于琐碎的家务事中,而更愿意追求一种高尚的生活状态。
  • “谁为作,解绦主”:这里的“解绦主”可以理解为解开束缚自己的锁链之人,也就是能够理解并支持她的人。这句诗反映了郑玉对于知音的追求和渴望,她希望能够找到那个能够真正懂得她、支持她的人。
  1. 诗词鉴赏
  • 《贺新郎·其三赠建康郑玉脱籍》通过描绘郑玉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境遇,展现了一个女性在情感、生活和命运上的挣扎与抉择。她的形象既有女性的柔情似水,又不乏坚强独立的一面。
  • 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理想化的世界。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宋词经典之作之一。
  • 词中的许多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例如,“叹尘缘未了,飘零被春留住”反映了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寂寞阳台云雨散,算人间,谁是吹箫侣”则表达了对于理想伴侣的渴望和对现实失望的情绪。

刘仙伦的《贺新郎·其三赠建康郑玉脱籍》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艺术佳作。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形象,并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