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其二题吴江

重唤松江渡。叹垂虹亭下,销磨几番今古。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鸥鹭。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潮正落,日还暮。
十年到此长凝伫。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俄皓月、飞来烟渚。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歌欸乃,过江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其二题吴江》是宋代词人刘仙伦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词作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刘仙伦,字子仪,号东山居士,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人隐逸的生活状态。在宋亡之后,刘仙伦选择了隐居僻壤的生活方式,无以为伴,这种孤独感使他更加渴望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贺新郎·其二题吴江》的创作,既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也是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抒发。
  2.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贺新郎·其二题吴江》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如“重虹亭下,销磨几番今古”一句,通过垂虹亭这一地点的变化,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此外,词中的“鸥鹭”等元素,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寓意了词人的高洁品质。通过这些意象的使用,刘仙伦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性。
  3. 情感表达:词中的情感表达丰富而复杂。首先,刘仙伦通过对吴江的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例如,“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吴江美丽的自然景色,更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已故诗人苏轼的怀念和敬仰。其次,词中还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如“十年到此长凝伫”一句,表现了他长时间停留在此地,无法离去的心情。最后,全词以“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作为结尾,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失落感。

《贺新郎·其二题吴江》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艺术价值的词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不仅展示了刘仙伦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