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其二春晚

着意留春,留不住、春归难恋。最苦是、梅天烟雨,麦秋庭院。嫩竹阴浓莺出谷,柔桑采尽蚕成茧。奈沈腰、宽尽有谁知,难消遣。
幽阁恨,双眉敛。香笺寄,飞鸿远。向风帘羞见,一双归燕。翠被闲将情做梦,青楼赚得恩成怨。对尊前、莫惜唤琼姬,持杯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其二·春晚》为宋词人刘仙伦所作的一首咏怀之作。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在特定时节的感怀与无奈。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

  1. 创作背景
  • 《满江红·其二·春晚》的创作时间不详。据《全宋词》中收录的刘仙伦的生平来看,他生活在北宋时期,是南宋前期的一位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1. 原文内容
  • “著意留春,留不住、春归难恋”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易逝的无力感,春天虽然努力留住它,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它的离去。
  • “最苦是、梅天烟雨,麦秋庭院。”描绘了梅雨季节及秋收后庭院的萧瑟景象,体现了作者在特定季节中的忧郁心情。
  • “嫩竹阴浓莺出谷,柔桑采尽蚕成茧。”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 “奈沈腰、宽尽有谁知,难消遣。”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受,暗含着深深的无奈和辛酸。
  • “幽阁恨,双眉敛。香笺寄,飞鸿远。”描述了一种深闺怨妇的形象,她的忧愁和期待只能通过书信传递给远方的亲人或情人。
  1. 艺术特色
  •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梅天烟雨”、“嫩竹阴浓”等,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而又带有些许忧伤的春天之中。
  • 刘仙伦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香笺寄,飞鸿远”不仅传达了相思之情,也隐喻了人生旅途中的漂泊感。
  • 整体上,此词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叹。
  1. 文化价值
  •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词不仅是宋词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在文学鉴赏方面,这首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对研究宋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赏析建议
  • 阅读《满江红·其二·春晚》时,建议读者注意词中的细节描写及其背后的情感寓意。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其个人经历,以更好地理解词作的内涵。
  • 尝试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其不同作品中的风格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满江红·其二·春晚》作为宋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也在文化传承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学习与探讨,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