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吴兴守到官见贻一首

步武初辞玉笋中,旌麾疑是到珠宫。
窗间岩岫如争入,笔下云烟洗不空。
千里喜深车后雨,一堂仁浃扇时风。
宾筵浪许陪真赏,底用蹒跚一秃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吴兴守到官见贻一首》是宋代著名诗人刘一止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从诗歌原文的角度看,刘一止以“次韵”的形式回应了吴兴守的赠诗。这种形式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相互唱和的文学传统,即通过模仿对方的诗词风格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刘一止不仅继承了原作的风格,还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他在回应中提到“千里喜深车后雨,一堂仁浃扇时风”,这既表达了对吴兴守赠送的感激之情,也展示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才华和深度。

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次韵吴兴守到官见贻一首》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窗间岩岫如争入”和“笔下云烟洗不空”,这些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和丰富。此外,诗中的一些句子,如“千里喜深车后雨,一堂仁浃扇时风”,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和谐与美好的追求。

从诗歌的历史影响来看,刘一止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刘一止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文化精神的一种反映。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这种文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次韵吴兴守到官见贻一首》不仅是刘一止个人的杰作,更是宋代文人文化精神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