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沈詹事

昔年单骑向筠州,觅得歌姬共远游。
去日正宜供夜直,归来浑未识春愁。
禅人尚有香囊愧,道士犹怀炭妇羞。
铁石心肠延寿药,不风流处却风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献沈詹事》是宋代诗人潘矩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潘矩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物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潘矩是宋朝的一位著名文人。关于他的具体生平和成就,史书记载并不多。尽管如此,他的诗作却广为人知,可见其文学成就之高。
  2. 诗歌原文:《献沈詹事》是潘矩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所示:昔年单骑向筠州,觅得歌姬共远游。去日正宜供夜直,归来浑未识春愁。禅人尚有香囊愧,道士犹怀炭妇羞。铁石心肠延寿虊,不风流处却风流。
  3. 诗歌鉴赏: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的“昔年单骑向筠州,觅得歌姬共远游”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寻求精神寄托的画面。接下来的“去日正宜供夜直”展现了官场生涯的艰辛与无奈;而“归来浑未识春愁”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思考。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佛教元素,如“禅人尚有香囊愧,道士犹怀炭妇羞”,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宗教信仰的影响。最后,“铁石心肠延寿虊,不风流处却风流”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追求长寿的渴望,也有保持独立人格的坚持。
  4. 社会背景:《献沈詹事》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在这个时期,宋朝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文人士大夫阶层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个人价值的追求。潘矩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深刻反映。
  5. 艺术特色:《献沈詹事》在形式上采用了宋诗的典型特点,即讲究音韵和谐、意境深远。潘矩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人们对生活、历史和自我的思考。

《献沈詹事》不仅是潘矩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