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文殿学士陈公挽词

台岳钟神秀,居然社稷臣。
海涵书万卷,魁冠数千人。
南服频怀绶,西垣屡演纶。
惜哉真汉相,不遂秉洪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文殿学士陈公挽词》是宋代诗人楼钥创作的一首词作,该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更因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楼钥:楼钥,字大防,号攻愧居士,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他的生平与政治变迁密切相关,曾担任过多种官职。
  • 创作背景:楼钥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多变,文人士大夫往往被卷入复杂的权力斗争中,楼钥的这首挽词很可能就是在表达对陈公这位官员的哀悼和对其政治生涯的惋惜。
  1. 诗歌原文
    台岳钟神秀,居然社稷臣。
    海涵书万卷,魁冠数千人。
    南服频怀绶,西垣屡演纶。
    惜哉真汉相,不遂秉洪钧。

  2. 诗歌解析

  • 台岳钟神秀:这里的“台岳”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而“神秀”则意味着非凡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整句话表达了对陈公卓越才干的赞美。
  • 居然社稷臣:社稷是国家的根本,大臣则是国家的重要支柱。这里用“居然”一词表明陈公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大臣,而且具有承担重大责任的能力。
  • 海涵书万卷:这句诗描绘了陈公学识渊博、知识丰富的形象,如同大海一般深不可测,书籍如万卷般多。这反映了陈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面。
  • 魁冠数千人:这里的“魁”指的是首领或领袖,“冠”表示领先或超过。整句诗意味着陈公在同辈之中出类拔萃,领导众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 南服频怀绶:这里的“南服”指的是南方地区,而“怀绶”则是携带绶带,即古代官员的象征。这句诗暗示陈公在南方地区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 西垣屡演纶:西垣指的是宫中的西墙,也常被用来指代宫廷或朝廷。“纶”在这里指的是丝织品,如丝绸等,通常与贵重物品相关。整句诗表达了陈公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他频繁参与重要事务的情况。
  • 惜哉真汉相:这里的“汉相”指的是汉代的丞相,一个古代重要的宰相职位。整句话表达了对陈公未能继续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的惋惜之情。
  • 不遂秉洪钧:“洪钧”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比喻国家的治理和命运。这里用“不遂”表示未能实现某种愿望或未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整句话表达了对于陈公未能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遗憾。
  1. 艺术手法
  • 比兴手法:在这首诗中,比兴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自然景物来隐喻人的情感或品质。楼钥通过描绘山川景色来赞美陈公的才能与成就,这种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山、海、书、绶带、纶等,这些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共同构建了一幅宏大的画面,展现了陈公的辉煌一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 情感抒发:诗歌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陈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陈公未尽事业的遗憾。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是读者能够共鸣的关键。

楼钥的这首《观文殿学士陈公挽词》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以及文人在社会政治动荡中所扮演的角色。楼钥的这首挽词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高度赞扬,更是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