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人陈氏挽词

教子推陶母,相望百代前。
诗书经口授,名节诵家传。
艺苑高鸿笔,忠言彻细毡。
源流知有自,何止父兄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孺人陈氏挽词》是南宋时期诗人楼钥创作的一篇悼亡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楼钥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精湛的文学技艺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著称。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大臣和文学家,他在政治、文学和学术领域均有杰出贡献。
  2. 诗歌原文:《孺人陈氏挽词》原文如下:“令子齐年好,相从识壶彜。萧生结绶日,孟母卜邻时。未下升堂拜,俄闻陟屺悲。天涯致刍束,泪落薤歌辞。”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哀思和怀念之情。
  3. 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楼钥通过对陈氏家族的历史背景和家庭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对家族成员深厚感情的珍视与缅怀。诗中的“未下升堂拜”和“俄闻陟屺悲”等词汇,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悲痛和不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4. 艺术手法:楼钥在创作这首诗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相从识壶彜”可能暗指主人公与陈氏家族的亲密关系;而“天涯致刍束”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这种巧妙的艺术处理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5. 文化背景:在宋代文化背景下,诗歌不仅是文人表达情感的工具,也是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楼钥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伦理观念。通过对陈氏家族的描述,诗人可能也表达了对家族荣誉和传统的尊重。
  6. 历史意义:《孺人陈氏挽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也标志着楼钥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成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艺术特色都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楼钥的《孺人陈氏挽词》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逝去亲友的哀思,还展现了其精湛的文学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