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史仓初作书,依类象形书亦疏。
兽蹄鸟迹颇奇怪,乾端坤倪微发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体制渐与苍史殊。
秦兼七国有天下,混一土宇同书车。
赵高采历竞新作,胡母博学夸宏模。
是时小篆方挺出,苍籀字画勤芟除。
云阳系囚变隶体,世喜简便争奔趋。
人文日巧伪日胜,古意自此皆荒芜。
峄山野火惟焦苏,苦县光和碑亦无。
宣王石鼓后来出,真赝莫订徒嗟吁。
阳冰凛凛及前辈,字骨瘦硬中敷腴。
潮乎下笔亦清切,杜陵谓与李蔡俱。
寂寥恍已隔千载,游心艺苑惟长驱。
我朝巨笔惟章徐,武夷近数延陵吴。
吴君心近觑天巧,瘦不露骨肥不粗。
小字银钩铁画如,大字龙蛇相郁纡。
上穷羲黄下秦汉,掎摭彝鼎并盘盂。
知音惜无浣花老,侯门欲曳邹阳裾。
劝君行矣勿留滞,识真四海多通儒。
莫学妇人写阴符,莫作奇字索酒沽。
摩崖他日颂功德,大字深刻真良图。
赠篆书吴全仲古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篆书吴全仲古风》是宋代诗人欧阳光祖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赞美吴全仲的篆书技艺,展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同时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赞赏。
诗的原文开头即提到了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字,这是汉字发展的源头之一,象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从象形到小篆、大篆,再到秦朝统一的标准文字,诗歌中详细描述了文字从粗糙到规范的演变过程。这一部分不仅展示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诗中提到了秦朝统一文字的重要性。在那个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书同文”,将小篆定为全国统一的官方文字,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字的统一,也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诗歌还提及了赵高、胡母等人对书法的贡献。这些人物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虽然不及仓颉和秦始皇,但他们的努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诗中对吴全仲篆书技艺的赞美,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这种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赠篆书吴全仲古风》不仅仅是一首赞美古代篆书艺术的诗歌,更是一篇关于书法艺术历史演变的简明教科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艺术,还能深入了解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