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元晦九曲棹歌

听取渔歌说武夷,武夷九曲水涟漪。
放舟理棹从头去,三十六峰天下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朱元晦九曲棹歌》的作者

《和朱元晦九曲棹歌》,是宋代诗人欧阳光祖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听取渔歌说武夷”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象之中。诗中描绘了七座山峰的景色,每一首都各具特色,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山水画卷之中。

在诗的第一部分中,欧阳光祖通过“神仙蜕骨鼓楼山”来表达对武夷山的敬畏之情。他以神话般的笔触勾勒出山峦的雄伟与神秘,让人不禁想象到那传说中的仙境。接着,“一去丹霄更不还”则表达了武夷山的壮丽与不可接近。最后一句“停舟八曲访遗迹,风雨萧萧生暮寒”带出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使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在风风雨雨中探寻历史遗迹的艰辛与孤独。

整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每一个词汇都是精心挑选的,每一句诗句都如同一幅画,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武夷山风景画。欧阳光祖不仅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之美,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写法,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武夷山美景的赞美,更是对这片土地深厚文化的传承与致敬。

《和朱元晦九曲棹歌》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山水的诗歌,它更是一次对自然与文化深度交融的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所展现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