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峰边仙浴堂,泉声戛戛漱琳琅。
流从六曲滩头去,犹带落花风里香。
【注释】仙掌峰:山名。相传为汉武帝时方士所筑,上有九曲水池。朱元晦:诗人的朋友。棹歌:船夫唱的船歌。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抒怀兼及送别之作。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写仙掌峰边的仙浴堂,泉声潺潺,清冽入心;颔联写六曲滩头的水,流过仙浴堂,带着落花飘香;颈联写水带落花飞去,又似在向友人告别;末联写友人离去,诗人伫立江边,目送远去的舟船,无限惆怅。全诗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仙掌峰边仙浴堂,泉声戛戛漱琳琅。
流从六曲滩头去,犹带落花风里香。
【注释】仙掌峰:山名。相传为汉武帝时方士所筑,上有九曲水池。朱元晦:诗人的朋友。棹歌:船夫唱的船歌。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抒怀兼及送别之作。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写仙掌峰边的仙浴堂,泉声潺潺,清冽入心;颔联写六曲滩头的水,流过仙浴堂,带着落花飘香;颈联写水带落花飞去,又似在向友人告别;末联写友人离去,诗人伫立江边,目送远去的舟船,无限惆怅。全诗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注释】:骎骎(qīnqín):快,迅速。投簪(zān):弃官回家。 【赏析】:此诗写诗人年老退隐的情怀。首句点明“吾老矣”之速,次句则言名场已无留恋,欲辞官归隐了。全诗以白发和名场作比兴,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之情
【注释】: 和朱元晦九曲棹歌:和,即“和朱元晦”的简称。朱元晦是作者的字,朱元晦(1154-?),北宋词人。九曲棹歌:指《九歌》,相传是古代一种乐歌,共十九篇,内容多与楚国民间传说有关。棹,船桨。清,清澈。读书岩前闻鹤唳,恐是旧时弦诵声:读书岩前,指庐山上的香炉峰下,有一处名“读书岩”的地方;鹤唳,鹤叫声;弦诵声,古时候读书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词写庐山景色,以景抒情,寄慨言志
注释: - 瑞鹤仙:一种词牌名。 - 寿虞守:为虞守祝寿。 - 三月初十:指虞守寿辰之日,即三月初一。 - 得毛韩经学:得到毛、韩二人的经学传授。 - 振祖风:振兴家族的传统风尚。 - 凌烟勋业:指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所绘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象征着家族荣耀和功绩。 - 文章世为甲:文章才华在当代最为杰出,无人可比。 - 果妙龄秀发:形容年轻人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 荐膺衡鹗:被推举为贤能之士
【注释】: 神仙蜕骨鼓楼山:传说神仙死后,其骨化为龙,飞腾于鼓楼山。 一去丹霄更不还:指一旦离去,永不回来。 停舟八曲访遗迹,风雨萧萧生暮寒:停船在八曲江边,寻找仙迹,但风雨交加,天色昏暗,令人感到寒冷。 八曲指的是长江上游的重庆段。 【赏析】: 《和朱元晦九曲棹歌》是一首咏史怀古词。全篇写景抒情兼有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往事的追忆、缅怀之情。 “神仙蜕骨鼓楼山,一去丹霄更不还”
满江红·寿吴漕正月十五 恰则元宵,灿万灯、星球如昼。春乍暖、化工未放,十分花柳。和气并随灯夕至,一时钟作人间秀。问烟霄、直上舌含香,文摛绣。 命世杰,调元手。荆楚地,淹留久。看日边追诏,印垂金斗。翠竹苍松身逾健,蛾儿雪竹人如旧。愿湘江、卷入玉壶中,为公寿。 注释:正好是元宵节,万千灯火辉煌灿烂,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春天刚刚温暖起来,但是还没有完全开放。和煦的气息随着夜晚的到来,一直延续到天明
赠篆书吴全仲古风 黄帝史仓初作书,依类象形书亦疏。 兽蹄鸟迹颇奇怪,乾端坤倪微发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体制渐与苍史殊。 秦兼七国有天下,混一土宇同书车。 赵高采历竞新作,胡母博学夸宏模。 是时小篆方挺出,苍籀字画勤芟除。 云阳系囚变隶体,世喜简便争奔趋。 人文日巧伪日胜,古意自此皆荒芜。 峄山野火惟焦苏,苦县光和碑亦无。 宣王石鼓后来出,真赝莫订徒嗟吁。 阳冰凛凛及前辈,字骨瘦硬中敷腴。
诗句解释: 1. 曲回看天鉴池:指在九曲池边观赏风景,回头望去,仿佛是天地之间的明镜。 2. 一边草木与云齐:形容九曲池的景色,一边是茂密的草木,一边与天空中的白云融为一体。 3. 金龙玉简无寻处:比喻九曲池边的美景无法用文字或语言来描述,就像金龙和玉简一样神秘。 4. 花自春风鸟自啼:形容春天的风和鸟儿的叫声,使得九曲池边的景色更加生动。 5. 注释:朱元晦 - 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事的名字
注释:在七曲溪边的古寺基旁,石塘的春水泛动着绿漪。清澈的波光中看不到招提寺的影子,只有山色依旧,如同过去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首先从地理位置入手,以“七曲溪边古寺基”开篇,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接着,他通过对石塘春水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这一场景的美丽与和谐。诗人用“绿漪漪”来形容石塘春水的清澈,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水面上泛起的涟漪,感受到那清新的气息
【注】阴符:古书名,相传为黄帝所作。 【赏析】此诗是作者赠予吴全仲的。诗的前两句,是劝他不要学习妇人学写阴符,也不要作奇字来求人酒喝。因为妇人学写阴符,是为了嫁人,而求奇字以卖钱,都是不正当的行为。后两句,则是说以后你如果做了大官,一定会有颂扬你功德的碑文刻在摩崖上面,那时你就可得到真才实学的美名了
【注释】 朱元晦:人名,即朱德润。九曲棹歌:泛舟于江上时吟唱的诗歌。 日日金鸡啁哳鸣(金鸡:指太阳;啁哳:鸟鸣声):《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鸣鵙”一句,《毛诗序》曰:“鵙,其鸣自呼也。鵙,善鸣之物。”此处取其“善鸣”之意。 仙机岩前冬复春:仙机岩在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境内。 题石:刻字立碑。 诗与人存今几人:指诗人和作者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人有多少。 赏析:
注释:五曲溪环绕着几间小屋,上边是青翠的墙壁,下边有流淌的泉水。我住在这幽静的住所中,不需要立下名号。大隐士就像一峰高耸入天,独自超脱尘世纷扰。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了对大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首句描绘了九曲溪环绕着屋舍的景象,次句写房屋依傍青山翠壁,下句写溪水在山脚流淌。第三句“幽居不用立名字”,表明作者不追求名利,甘于淡泊的生活。末句“大隐一峰高插天”
【注释】 朱元晦:人名,即朱德润。九曲棹歌:泛舟于江上时吟唱的诗歌。 日日金鸡啁哳鸣(金鸡:指太阳;啁哳:鸟鸣声):《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鸣鵙”一句,《毛诗序》曰:“鵙,其鸣自呼也。鵙,善鸣之物。”此处取其“善鸣”之意。 仙机岩前冬复春:仙机岩在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境内。 题石:刻字立碑。 诗与人存今几人:指诗人和作者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人有多少。 赏析:
【注释】: 和朱元晦九曲棹歌:和,即“和朱元晦”的简称。朱元晦是作者的字,朱元晦(1154-?),北宋词人。九曲棹歌:指《九歌》,相传是古代一种乐歌,共十九篇,内容多与楚国民间传说有关。棹,船桨。清,清澈。读书岩前闻鹤唳,恐是旧时弦诵声:读书岩前,指庐山上的香炉峰下,有一处名“读书岩”的地方;鹤唳,鹤叫声;弦诵声,古时候读书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词写庐山景色,以景抒情,寄慨言志
注释:在七曲溪边的古寺基旁,石塘的春水泛动着绿漪。清澈的波光中看不到招提寺的影子,只有山色依旧,如同过去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首先从地理位置入手,以“七曲溪边古寺基”开篇,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接着,他通过对石塘春水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这一场景的美丽与和谐。诗人用“绿漪漪”来形容石塘春水的清澈,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水面上泛起的涟漪,感受到那清新的气息
【注释】: 神仙蜕骨鼓楼山:传说神仙死后,其骨化为龙,飞腾于鼓楼山。 一去丹霄更不还:指一旦离去,永不回来。 停舟八曲访遗迹,风雨萧萧生暮寒:停船在八曲江边,寻找仙迹,但风雨交加,天色昏暗,令人感到寒冷。 八曲指的是长江上游的重庆段。 【赏析】: 《和朱元晦九曲棹歌》是一首咏史怀古词。全篇写景抒情兼有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往事的追忆、缅怀之情。 “神仙蜕骨鼓楼山,一去丹霄更不还”
【注释】 丹山、翠崖:指美丽的山水。 新村渡口:指新桥渡口。 归去来:古代文人归隐田园,常以归去来表示自己的愿望。 【赏析】 本诗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七言绝句。首句写游遍了丹山与翠崖;第二句写新村渡口,太阳即将落山;第三句写不知神仙是否真的存在,只听到欸乃数声船桨声,暗示船已靠岸;末句点明归隐之意。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朴实,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