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剑有感

开匣看长剑,功名志莫酬。
中原何日复,世事与谁谋。
豪杰多相忘,干戈卒未休。
斜阳照青野,雁过亦含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看剑有感》是宋代诗人潘玙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观看长剑的场景,表达了其对功名未酬的感慨和对时世变迁的无奈。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潘玙(一作潘屿),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与柴望、贾似道等有交。他的诗作据《诗家鼎脔》、《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2. 诗歌原文:开匣看长剑,功名志莫酬。中原何日复,世事与谁谋。豪杰多相忘,干戈卒未休。斜阳照青野,雁过亦含愁。
  3. 艺术特色分析
  • 潘玙通过对“开匣”“长剑”的描述,营造了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壮氛围。诗句“开匣看长剑”,不仅展示了武器的锋利和冷冽,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这种情感表达既深刻又具有画面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 诗句“功名志莫酬”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到失望,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孤独和挫败感。
  • “中原何日复,世事与谁谋”透露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这种深沉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敏感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 最后两句“斜阳照青野,雁过亦含愁”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强了整首诗的抒情色彩。斜阳映照下的宁静青野,以及飞过的雁群,都增添了一份哀婉和深远的意蕴。

《看剑有感》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对一个特定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细致的景物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潘玙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对历史和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