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亭午欲烧空,避暑联翩过梵宫。
磬韵唤回蝴蝶梦,巾纱立破芰荷风。
竹林道客欲长往,河朔高人兴未穷。
谁似汤休能处病,索诗吟笑慰相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火云亭午欲烧空,避暑联翩过梵宫。
磬韵唤回蝴蝶梦,巾纱立破芰荷风。
竹林道客欲长往,河朔高人兴未穷。
谁似汤休能处病,索诗吟笑慰相逢。
《过般若寺纳凉》是宋朝诗人欧阳澈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午后在般若寺纳凉时的景象。诗中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欧阳澈在《过般若寺纳凉》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火云亭午欲烧空”中的火云和“避暑联翩过梵宫”,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夏日中午炽热难耐的场景。同时,诗中的“磬韵唤回蝴蝶梦,巾纱立破芰荷风”则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感受相联系,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
《过般若寺纳凉》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还是一幅生动的社会风情画。诗中提到“河朔高人兴未穷”,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而“竹林道客欲长往,河朔高人兴未穷”这一句,则可能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生活的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
欧阳澈的《过般若寺纳凉》不仅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佳作,更是研究宋代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面貌,还能从中汲取古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