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池塘路未干,人家桑柘带春寒。
野巫竖石为神像,稚子搓泥作药丸。
柳下两姝争饷路,花边一犬吠征鞍。
行吟不得东溪听,借砚村庐自写看。
常宁道中怀许介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常宁道中怀许介之》是宋代诗人乐雷发所作诗词之一。乐雷发(生卒年不详)字声远,自号雪矶,舂陵人。《雪矶丛稿》是他的作品集,他在当时的诗名并不大,但在当时算是宋末小家里一位特出的作者。
《常宁道中怀许介之》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雨过天晴后乡村的宁静景象。首句“雨过池塘路未干”,描绘出刚刚停过雨的池塘,水面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泥土还未完全干透,映衬着春天的气息。次句“人家桑柘带春寒”,描写农家的屋舍周围,桑树和柘树依然带着春天的微寒,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却又不失宁静的氛围。
这首诗还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第三句“野巫竖石为神像”,描述了乡村中的一些迷信行为,即村民们为了祈求平安,会竖立石头作为神像;而“稚子搓泥作药丸”则反映了孩子们在田间劳作时,用泥巴捏成药丸,用以驱病避邪的情景。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民间生活的质朴,也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例如第四句“柳下两姝争饷路”,描绘了两个女子在柳树下争抢着给行人送饭的场景,既表现了她们的纯真和活泼,也间接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场景的向往和感慨。最后一句“花边一犬吠征鞍”,则是诗人在行走途中听到远处传来的犬吠声,引发了对过往行旅的回忆,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常宁道中怀许介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作品,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抒发。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同时,这首诗的语言清新明快,意境深远,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
《常宁道中怀许介之》是宋代乐雷发创作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情感。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