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池塘路未干,人家桑柘带春寒。
野巫竖石为神像,稚子搓泥作药丸。
柳下两姝争饷路,花边一犬吠征鞍。
行吟不得东溪听,借砚村庐自写看。
注释:
常宁道中怀许介之
雨过池塘路未干,人家桑柘带春寒。
野巫竖石为神像,稚子搓泥作药丸。
柳下两姝争饷路,花边一犬吠征鞍。
行吟不得东溪听,借砚村庐自写看。
译文:
大雨过后,池塘的路还没有干,家家户户的桑柘带着春天的寒冷。
野外的人用石头竖立起来作为神像,小孩子用泥巴搓成药丸。
在柳树下两位女子争着送饭到路上,花边上一只狗吠着去迎接远行的马匹。
行走吟咏却无法得到东溪的倾听,只能借着砚台旁的农家小舍自己写诗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景。首句“雨过池塘路未干”,写出了大雨过后的清新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之情。接着“野巫竖石为神像”一句,展现了乡村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明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稚子搓泥作药丸”一句,则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孩子在泥巴中玩耍,他们纯真的笑容让人心生怜爱。而“柳下两姝争饷路”则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柳树下等待的情景,她的身影在柳树间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花边一犬吠征鞍”一句,则描绘了另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只狗在花丛中吠叫,似乎在迎接主人的归来。而“行吟不得东溪听”一句,则是诗人在东溪边吟咏,却因为天气原因无法继续,这种无奈的心情也让人感同身受。
最后一句“借砚村庐自写看”,则是诗人在砚台旁的农家小舍中写下这首诗的情景。这样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诗意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