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黄学士三首

丽正雠书久,兰台约史成。
迎亲就江水,厌直出承明。
世德无双誉,诗豪第一评。
风流今顿尽,响像忆平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黄学士三首》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吊黄学士三首》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江西吉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洒脱、清新俊逸著称,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2. 作品原文与翻译:《吊黄学士三首》原文如下:丽正雠书久,兰台约史成。迎亲就江水,厌直出承明。世德无双誉,诗豪第一评。风流今顿尽,响像忆平生。
    译文为:丽正殿的书稿长久未完,兰台的史书已经完成了。他迎娶亲人来到江水之畔,厌倦了正直的仕途而离开朝廷。世间的美德无与伦比,被赞誉为诗歌界的领袖。如今的文风已经大不如前,仿佛还能听到他的诗声响彻耳边。

  3. 赏析与解读:《吊黄学士三首》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首先,诗中“世德无双誉,诗豪第一评”表达了作者对黄学士品德和才华的高度评价。其次,“风流今顿尽,响像忆平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文风变迁的感慨以及对黄学士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

  4. 文化背景与影响:欧阳修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本人也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黄学士的生平经历有关,通过对他的赞颂,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集生活的怀念。此外,该诗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与执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吊黄学士三首》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爱好诗词、研究宋代文化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