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原甫平山堂见寄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刘原甫平山堂见寄》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而非刘原甫所作。这首诗收录于《全宋诗》中,是欧阳修对友人刘原甫的怀念之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品原文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2. 作者介绍

  •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以及诗人。他在政治、文化领域都有显著的贡献,尤其在文学上,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1. 作品解析
  • 督府繁华久已阑:描绘了昔日官府的繁华景象已经远去,只剩下萧条与寂静。这里的“阑”字用得极为巧妙,既有时间流逝的含义,也隐含着人事变迁的哀愁。
  • 至今形胜可跻攀:表达了对昔日美景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里的“形胜”,指的是山水之美,而“跻攀”则暗示了人们渴望再次登高望远的心情。
  •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山”、“地”、“天”、“花”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宏大而又细腻的意境。
  •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通过对往日繁华场景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风月”,既指美好的自然景色,也象征着文人的生活情趣。

《和刘原甫平山堂见寄》是欧阳修在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因贬官滁州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