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
紫箨青林长蔽日,绿丛红橘最宜秋。
道涂处险人多负,邑屋临江俗善泅。
腊市渔盐朝暂合,淫祠箫鼓岁无休。
风鸣烧入空城响,雨恶江崩断岸流。
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辀。
黄牛峡口经新岁,白玉京中梦旧游。
曾是洛阳花下客,欲夸风物向君羞。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篇作品:
作品原文
春秋楚国西偏境,
陆羽茶经第一州。
紫箨青林长蔽日,
绿丛红橘最宜秋。
道涂处险人多负,
邑屋临江俗善泅。
腊市渔盐朝暂合,
淫祠箫鼓岁无休。
风鸣烧入空城响,
雨恶江崩断岸流。
月出行歌闻调笑,
花开啼鸟乱钩輈。
黄牛峡口经新岁,
白玉京中梦旧游。
曾是洛阳花下客,
欲夸风物向君羞。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有卓越成就。因吉州原籍为庐陵,故自称“庐陵人”。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以散文最为杰出,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歌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词章清丽,风格婉约,对后世影响深远。诗词内容分析
- 春秋楚国西偏境:此句点明了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暗示了诗中所描写的场景是在古代楚国的西侧地区。
- 陆羽茶经第一州: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叶学家,此处提到茶经第一州,可能意味着这里出产优质的茶叶,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 紫箨青林长蔽日:描述了当地的植被情况,紫箨和青林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植物或树木,而长蔽日则表明这些植物非常茂盛,遮蔽了阳光。
- 绿丛红橘最宜秋:这句描绘了秋季特有的景色,绿丛中的红橘是最令人喜爱的,展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 道涂处险人多负:表达了当地人在交通要道的困难和挑战,可能是因为地势险峻导致的。
- 邑屋临江俗善泅:描述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他们居住在靠近江河的地方,擅长游泳。
- 腊市渔盐朝暂合:反映了当地市场的情况,虽然天气不佳,但渔盐交易仍然可以进行。
- 淫祠箫鼓岁无休:描述了当地宗教活动的特点,尽管天气恶劣,但人们的宗教活动仍然持续不断。
- 风鸣烧入空城响: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风声使得火烧的声响在城中回荡。
- 雨恶江崩断岸流:形容了连续不断的暴雨导致江水暴涨,甚至出现了河岸崩塌的情况。
- 月出行歌闻调笑:可能是当地的民间歌曲或传统音乐,人们在月光下行走时会唱起这首歌,并以此为乐。
- 花开啼鸟乱钩輈: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花朵开放时鸟儿在树枝间啼叫,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
- 黄牛峡口经新岁: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黄牛峡口在新年之际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或庆祝活动。
- 白玉京中梦旧游: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白玉京中可能指的是某个古老的城市或地方,梦中重温过去的旅行。
- 曾是洛阳花下客:提到了曾经在洛阳这样的古都中作为客人的经历,可能是指年轻时的一段经历或回忆。
- 欲夸风物向君羞:表达了对自身家乡风物的自豪感,想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
- 艺术手法解析
- 比喻和拟人化:诗中使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如“紫箨青林长蔽日”将竹叶比作遮天蔽日的植物,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力。此外,通过“多负”、“善泅”等描述,赋予人物以情感和性格特点。
- 对仗和押韵:诗歌在形式上也体现了一定的技巧。例如,“紫箨青林长蔽日”与“绿丛红橘最宜秋”两句使用了相似的结构,形成了对仗的效果;同时,整首诗采用了押韵的形式,增加了节奏感和音乐美。
- 历史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所描绘的场景和事件,反映了古代楚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述,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文学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和情感的抒发,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对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艺术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欧阳修的个人生活和情感世界,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方面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