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处士归太原

一虏动边陲,用兵三十万。
天威岂不严,贼首犹未献。
自古王者师,有征而不战。
胜败系人谋,得失由庙算。
是以天子明,咨询务周遍。
直欲采奇谋,不为人品限。
公车百千辈,下不遗仆贱。
况于儒学者,延纳宜无间。
如何任生来,三月不得见。
方兹急士时,论择岂宜慢。
任生居太原,白首勤著撰。
闭户不求闻,忽来谁所荐。
人贤固当用,举缪不加谴。
赏罚两无文,是非奚以辨。
遂令拂衣归,安使来者劝。
嗟吾笔与舌,非职不敢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任处士归太原》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分子的关怀和尊重。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用兵与治国的深刻论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和人文关怀。下面将简要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内容:《送任处士归太原》是一首表达对任处士归乡之情和对其才华的认可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边疆战事的紧张局势,表达了国家需要贤才来治理国家的紧迫需求。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任处士的赞赏,认为他的学识和才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2.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国家用人策略上,强调了“有征而不战”的战略思想,以及“胜败系人谋,得失由庙算”的国家治理理念。这些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重视。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叙述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又不失诗歌的韵味。这种风格使得这首诗不仅是政治宣言,也是一首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

  4.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军事和政治环境中。欧阳修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其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送任处士归太原》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宋代文人对于国家兴衰、个人进退、道德伦理等多重问题的深度反思和哲学探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