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种糯官酿酒,榷利秋毫升与斗。酒沽得钱糟弃物,大屋经年堆欲朽。
酒醅瀺灂如沸汤,东风来吹酒瓮香。累累罂与瓶,惟恐不得尝。
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饮官酒诚可乐。不见田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
还来就官买糟食,官吏散糟以为德。嗟彼官吏者,其职称长民。
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仁当养人义适宜,言可闻达力可施。
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
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
食糟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食糟民》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而非杂诗。这首诗作于皇祐二年(1050),当时作者任颍州知州。
《食糟民》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腐败官吏的生活和态度,与普通百姓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诗中不仅揭示了官府实行酒类专卖政策的消极影响,更将官僚们的奢侈生活与农民的困苦生活相对比,从而揭露了官僚们以封建特权自图醉饱而不顾人民的罪恶行径。
欧阳修在诗中表达了对腐败官吏的强烈不满以及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诗中的“还来就官买糟食”一句,深刻地批判了这些官吏的行为,将他们称为“长民”,即管理民众的官员。然而,他们并未能提供足够的衣食,反而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福利。欧阳修用“其职称长民”这一表述,讽刺了那些官员的虚伪和自私。
《食糟民》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诗人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社会。在诗中,欧阳修通过对官吏和百姓生活的对比,传达出一个深刻的信息:当政者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关心人民的疾苦,否则最终只会落得个被人民唾弃的下场。
《食糟民》是北宋时期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富有思想深度的社会批判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以及诗人对于社会的深刻观察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