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郊诗

乐郊何所乐,所乐从公游。
三日公不出,其民蹙然愁。
一闻车马音,从者如云浮。
吾问郓之人,无乃失业不。
云惟安其业,然后乐其休。
乐郊何所有,胡不考公诗。
有山在其东,有水出逶夷。
有台以临望,有沼以游嬉。
俯仰迷上下,朱栏映清池。
草木非一种,青红随四时。
其馀虽琐屑,处置各有宜。
乐郊何以名,吾为本其意。
自古贤哲人,所存非一世。
当时偶然迹,来者因不废。
郓非公久留,公去民孰赖。
此亭公所登,此树公所憩。
俾民百年思,岂取一日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乐郊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乐郊的描绘,展现了公侯对百姓福祉的重视和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下面是对乐郊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与韩愈、苏洵、苏轼齐名,并称“韩门四学士”。他在文学创作中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倡导文以载道的思想。
  • 乐郊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仁宗时期。
  1. 诗歌内容
  • 描述乐郊的景象:诗中通过描述乐郊的山水景致、公共设施以及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状态。
  • 反映社会矛盾:在诗中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如民不聊生、民生疾苦等现象。
  • 表达理想追求:通过描绘公侯体恤百姓的生活状态,反映出欧阳修对于社会和谐与人民快乐生活的理想追求。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将人物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语言优美:诗的语言流畅而富有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紧凑,起承转合分明,层次清晰,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基本美学原则。
  1. 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诗歌这种形式,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现状,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 体现文人情怀: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乐郊诗体现了文人关注民生、追求社会正义的情怀。
  • 传承中华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乐郊诗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现代影响
  • 文学作品赏析:作为古代的文学经典,乐郊诗被学者们广泛研究和赏析,成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本之一。
  • 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中,通过学习乐郊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 文化交流:乐郊诗在国际上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乐郊诗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它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对乐郊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