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红纱蜡烛愁夜短,绿窗鹎鵊催天明。
一声两声人渐起,金井辘轳闻汲水。三声四声促严妆,红靴玉带奉君王。
万年枝软风露湿,上下枝间声转急。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
重城禁籞锁池台,此鸟飞从何处来。君不见颍河东岸村陂阔,山禽野鸟常嘲哳。
田家惟听夏鸡声,夜夜垄头耕晓月。可怜此乐独吾知,眷恋君恩今白发。
鹎鵊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鹎鵊词》是明代作家杨慎(字升庵,号博野)的作品。该作品以白话文写成,共四卷,分为四部分,即“序”、“乐”、“赋”和“诗”。
序:杨慎在序中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文学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方式。他强调了语言的美感和文学的深刻性,认为文学作品应该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乐:在这一部分,杨慎讨论了音乐与诗歌的关系。他认为音乐和诗歌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们通过声音和文字的结合传达美的体验。他进一步探讨了音乐的节奏和诗歌的韵律,认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完整的艺术体验。
赋:在这部分中,杨慎详细描绘了他的故乡——云南的山水风光。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云南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湖泊、河流等。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诗:在最后的部分,杨慎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他创作了多首诗歌,其中有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情。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鹎鵊词》是杨慎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