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红纱蜡烛愁夜短,绿窗鹎鵊催天明。
一声两声人渐起,金井辘轳闻汲水。三声四声促严妆,红靴玉带奉君王。
万年枝软风露湿,上下枝间声转急。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
重城禁籞锁池台,此鸟飞从何处来。君不见颍河东岸村陂阔,山禽野鸟常嘲哳。
田家惟听夏鸡声,夜夜垄头耕晓月。可怜此乐独吾知,眷恋君恩今白发。
【注释】
鹎:黄鹂,俗称黄莺。鵊:黄鹂,俗称黄莺。龙楼凤阙:指帝王的宫殿。峥嵘:高耸的样子。更漏声:古代计时用的一种漏壶,有十二时辰和三百六十刻之分。红纱蜡烛:红色的纱质蜡烛。天明:天亮。汲水:汲水打水。严妆:打扮整齐、漂亮的装束。金井辘轳:井上辘轳,用来汲水的用具。汲水:打水。促严妆:催促打扮。南衙:指皇宫南面的官署。衙役,古代称官府属吏为衙役。“九门”泛指宫门。放钥:打开宫门。钥,锁钥,钥匙。禁籞(jīn xié):禁止进入。池台:园林中的水池与亭台。重城:多层城墙的城市。禁籞:禁止入内。“此鸟”二句:指黄鹂在庭院中鸣叫。颍河,指颍州西湖。山禽野鸟常嘲哳(cháo lèi):山野间或树上的鸟类常常发出嘲讽的叫声。田家:农民之家。夏鸡,指夏至时节的公鸡。垄头:田间地头。“可怜此乐”三句:这是多么快乐啊!独吾知:只有我知道。眷恋君恩:怀念皇上的恩德。今白发:如今已满头白发。
【赏析】
《鹎鵊词》,这是一首描写宫廷中侍候早朝黄鹂的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黄鹂啼鸣来比喻宫中侍候早朝的人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宫廷生活图卷。全篇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富有情趣,是唐诗中难得的佳作。
首联写黄鹂在宫中鸣叫的情景。“龙楼凤阙郁峥嵘”,龙楼凤阙,形容皇宫建筑宏伟壮丽;“深宫不闻更漏声”,皇宫深处听不到更鼓报时的声音;“红纱蜡烛愁夜短,绿窗鹎鵊催天明”,红纱蜡烛映照着宫女们的脸庞;“绿窗鹎鵊”则写出了黄鹂在绿窗中鸣叫的情景,“催天明”则写出了它们在催促着天明。
颔联写黄鹂在庭院中鸣叫的情景。“一声两声人渐起,金井辘轳闻汲水”,当黄鹂开始鸣叫时,人们就渐渐起身去洗漱;“三声四声促严妆,红靴玉带奉君王”,当黄鹂鸣叫到第三四声时,人们就开始穿戴整齐、漂亮的装束,准备去侍候皇帝。
颈联写黄鹂在宫廷中鸣叫的情景。“万年枝软风露湿,上下枝间声转急”,万年枝是指高大的树,风吹动树叶时发出沙沙的响声;“上上下下枝间声转急”,指黄鹂在树枝之间鸣叫的声音越来越急促;“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南衙,指的是朝廷南边的官署;“三卫”泛指宫廷中的侍卫人员;“九门”泛指宫门;“放钥”即打开宫门;“千官入”,指众多的官员进入宫门。
尾联写黄鹂在宫廷中鸣叫的情景。“重城禁籞锁池台,此鸟飞从何处来”,重重的城墙里,禁止人们进入,把池塘上的亭台都封锁起来;“君不见颖河东岸村陂阔,山禽野鸟常嘲哳”,你难道不知道颍河之东岸有一个村庄,那里的陂塘宽阔,山里的鸟儿和田野里的鸟儿经常相互嘲讽嬉戏吗?
这首诗通过对黄鹂的描绘,展现了宫廷中侍候早朝的人们的忙碌景象,表达了对这种忙碌生活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