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两好树

庭前两好树,日夕欣相对。
风霜岁苦晚,枝叶常葱翠。
午眠背清阴,露坐荫高盖。
东城桃李月,车马倾阛阓。
而我不出门,依然伴憔悴。
荣华不随时,寂寞幸相慰。
君子固有常,小人多变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庭前两好树》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庭前的两棵常青的好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欣赏和感慨,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境遇和心态。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格魅力。

诗中“庭前两好树”开篇即点出了主题,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画面。随后,“日夕欣相对”进一步强调了树木之间的亲密无间,这种相互陪伴的景象与诗人自身的孤独形成了鲜明对比,增添了一种寂寞之感。接着,“风霜岁苦晚,枝叶常葱翠”两句,不仅描述了树木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韧生长的状态,而且通过对“风霜”、“岁月”等词的运用,暗喻了人生路上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诗的后半部分以“午眠背清阴,灵坐荫高盖”为例,描绘了一幅宁静自足的生活场景,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然而,尽管拥有这样宁静的环境,“东城桃李月,车马倾闤闠”一句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这里的“东城”指的是繁华的都市,而“桃李”则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暗示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之中,但内心仍如这庭前的两棵树一般,保持着一份宁静和独立。

在最后两句“而我不出门,依然伴憔悴”中,诗人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喧嚣却保持淡泊的心态。通过对比外界的荣华富贵和自身的孤独,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坚守的重要性。“荣华不随时,寂寞幸相慰”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迁,他都能坚守自己的节操,不为外界所动。

《庭前两好树》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更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和人生的体悟。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坚韧和淡泊人生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蕴含深厚的哲理,是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