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秀才归河内

落日古京门,车马动行色。
河上多悲风,山阳有归客。
朽箧蠹虫篆,遗文摹鸟迹。
言干有司知,岂顾时人识。
山陂岁始寒,霰雪密已积。
还家宁久留,方言事征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刘秀才归河内》是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多方面的才华而著名,在政治、文学、哲学等领域皆有卓越成就,被后世誉为“文忠公”。他的一生经历了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尽管他在生前受到重用,但晚年却遭遇贬谪,但他的文学创作并未因此停歇,反而更加成熟和深远。
  1. 诗歌原文
  • 落日古京门,车马动行色。
  • 河上多悲风,山阳有归客。
  • 朽箧蠹虫篆,遗文摹鸟迹。
  • 言干有司知,岂顾时人识。
  1. 诗作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描绘落日、车马以及河边的悲风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归客的关切之情。
  • 语言凝练:诗句简洁有力,用词精炼,如“朽箧蠹虫篆”,“遗文摹鸟迹”等,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画面感。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刘秀才归乡的描述,流露出对其离去的不舍及对未来的祝福,情感真挚而深沉。

可以看出《送刘秀才归河内》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诗歌,更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人生道路的深刻理解与感慨。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文化情怀和艺术追求,也可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