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岳阳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欧阳修的《晚泊岳阳》是一首描写洞庭夜景的七言短古诗,表达了诗人在贬谪途中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怀念。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出生于江南西路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成年后成为北宋著名的文人。
  • 《晚泊岳阳》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中透露出的意境来看,此诗可能写于欧阳修晚年贬谪期间。这一时期,他的心境可能更加复杂和感慨,因此诗歌的内容也更为深沉。
  1. 诗歌原文
  • 我躺在船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航船就系在岳阳城边的树上。
  •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 诗歌赏析
  • 首联“我躺在船上听到岳阳城里钟声”,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生动描绘了诗人在船上静听岳阳城钟声的场景。这种细节处理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在的船上,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孤独。
  •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通过明月的出现,表现了洞庭湖的浩瀚与神秘。诗人运用“空”、“来”、“失”等词语,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态感,使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通过对月光的描写以及船上人的歌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洞庭夜景图。

《晚泊岳阳》不仅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欧阳修个人的情感世界,还折射出了宋代社会的某些侧面特征。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来说,了解并研究这首诗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在艰难时期依然坚守文脉的不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