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宜城修水渠记后奉呈朱寺丞

因民之利无难为,使民以说民忘疲。
乐哉朱君鄣灵堤,导鄢及蛮兴众陂。
古渠废久人莫知,朱君三月而复之。
沃土如膏瘠土肥,百里岁岁无凶菑。
鄢蛮之水流不止,襄人思君无时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宜城修水渠记后奉呈朱寺丞》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宜城市修建水渠的故事,通过叙述这一事件,展现了作者对于水利建设的关注以及对民生改善的思考。

杨慎(1489年-1559年),字升之,号射阳先生,明朝文学家、史学家,祖籍四川新都,生于云南曲靖,官至翰林院修撰。他一生著作丰富,涉猎广泛,尤以诗文名世。其诗歌豪放洒脱,词藻华美,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文学方面,他对《诗经》、《尚书》、《礼记》等经典文献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他的文学作品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被后人称为“明代第一才子”。

在《书宜城修水渠记后奉呈朱寺丞》中,杨慎详细描述了宜城市的水利工程情况,并表达了他对这一工程的赞赏之情。他认为修建水渠不仅有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更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此外,他还通过对工程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自己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书宜城修水渠记后奉呈朱寺丞》是杨慎对水利建设关注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其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的展示。通过对这部作品的介绍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杨慎的文学成就及其对社会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