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

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
山林本我性,章服偶包裹。
君恩未知报,进退奚为可。
自非因谗逐,决去焉能果。
前时永阳谪,谁与脱缰锁。
山气无四时,幽花常婀娜。
石泉咽然鸣,野艳笑而傞。
宾欢正喧哗,翁醉已岌峨。
我乐世所悲,众驰予坎轲。
惟兹三二子,嗜好其同颇。
因归谢岩石,为我刻其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知制诰、翰林学士等,最终于宋神宗朝担任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身份退休。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是欧阳修在庆历三年(1043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诗人以自我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面对官场的无奈与厌倦。诗的原文如下:

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  
山林本我性,章服偶包裹。  
君恩未知报,进退奚为可,  
自非因谗逐,决去焉能果。  
前时永阳谪,谁与脱缰锁。  
山气无四时,幽花常婀娜。  
石泉咽然鸣,野艳笑而傞。  
宾欢正喧哗,翁醉已岌峨。  
我乐世所悲,众驰予坎轲。  
惟兹三二子,嗜好其同颇。  
因归谢岩石,为我刻其左。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欧阳修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庆历年间,他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而被贬至永阳。在那里,欧阳修被流放三年,期间多次遭受排挤和诽谤,最终才得以返回京城。诗中提到的“醉翁”即欧阳修自比的醉翁,象征着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追求。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不仅体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他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政治立场以及他们的情感世界。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历史及欧阳修个人经历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自由和责任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