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令/洞仙歌

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倚遍阑干意无尽。罗巾掩,宿粉残眉、香未减,人与天涯共远。
香闺知人否,长是厌厌,拟写相思寄归信。未写了,泪成行、早满香笺。
相思字、一时滴损。便直饶、伊家总无情,也拼了一生,为伊成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令》和《洞仙歌》是同一种词牌名,两者在内容上并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调,用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文学体裁:

  1. 词牌名称
  • 基本信息:《洞仙歌令》和《洞仙歌》是宋代文学中的两种词牌名,以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为正体。
  • 历史背景:这两种词牌起源于唐代,经过宋代的发展,成为了文人墨客常用的抒情和咏物之用。
  1. 词牌格式
  • 结构特点: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这种结构使得词曲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传唱。
  • 押韵规则:全词共八句,前后各三仄韵,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美。
  1. 代表作品
  • 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这首词通过对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和他的妃子花蕊夫人夏夜消夏情景的描绘,展示了花蕊夫人美好的精神境界,并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晁补之的《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此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若耶溪畔的美景和情感,通过秋风中的荷花与花朵,向行人诉说离愁。
  1. 艺术特色
  • 想象奇谲:这些作品往往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再现了特定的历史或自然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语言优美:宋词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这些词作也不例外。它们在语言的选择、修辞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上都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洞仙歌令》和《洞仙歌》作为宋代词坛上的两种著名词牌,它们共同承载着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通过对这两个词牌的了解,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