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兄赴饶

草堂荒芜未春暮,乳燕安巢雁北去。
回首蜃水桃始花,及至螺江柳飞絮。
江东绣衣真御史,闻者纷纷毛发起。
日长惟抱空瓮眠,头白应怜故人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兄赴饶》是宋代诗人潘亥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潘亥,这位宋代的文学巨匠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到的诗词风格,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送兄赴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品原文
  • 首段: 草堂荒芜未春暮,乳燕安巢雁北去。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荒凉景象的感慨,以及春天即将逝去的无奈。
  • 次段: 回首蜃水桃始花,及至螺江柳飞絮。描述了从北方返回时,春天已过,桃花盛开,而柳絮飘飞的景色变化。
  • 尾段: 江东绣衣真御史,闻者纷纷毛发起。描绘了兄长被任命为地方官员的情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变迁的感怀以及对亲人离乡赴任的深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关切。
  • 意象运用: 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雁北去”、“桃始花”和“柳飞絮”,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
  • 语言精炼: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个字词的选择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画面感,又不失深邃的哲理意味。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 《送兄赴饶》创作于宋代,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但也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潘亥的作品更显得独特而深刻。
  • 个人经历: 潘亥的个人经历也为其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对故乡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他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中,使之成为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佳作。
  1. 文化影响
  • 文学史地位:《送兄赴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潘亥个人创作的代表,也是宋代诗词艺术的典范之一。其深远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了研究宋代诗词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 后世评价: 历代学者对《送兄赴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 《送兄赴饶》作为文学作品,在教学中被广泛引用。通过学习这首诗词,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魅力。
  • 文化传承: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传承,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在现代社会,它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

《送兄赴饶》不仅是潘亥个人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跨越时空的限制,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无论是在文学领域还是在更广泛的文化层面,这部作品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