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捕虎行

世无壮士力扼虎,群虎食人人莫御。
上官付之无奈何,悬赏谩令招猎户。
猎户徒能逐麇麂,初非法中虎匠比。
心胆既怯赏又轻,谁肯向前判一死。
官遣弓兵相助佐,猎户见之气先挫。
心忧得赏为所分,眼见有虎容渠过。
弓兵散在村落中,村民鸡犬为一空。
四足之虎未可捕,两足之人与虎同。
真虎为患时一出,人虎为患朝连久。
东乡闻虎在西邻,人虎又向西乡集。
野外晡时即掩关,椎苏不复更登山。
人虎难避愈真虎,纵为虎食不闻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官捕虎行》是宋朝滕岑的一部诗词。《官捕虎行》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宋朝时期,官府试图捕获老虎的混乱场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创作背景:《官捕虎行》创作于宋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猛兽威胁的认识和官方对此的应对措施。由于宋朝时期山林中的猛兽时常造成人畜伤害,因此朝廷悬赏招募猎户捕捉,但往往收效甚微,反而引发了更多的冲突。
  2. 主要情节:诗中描述了一群猎户在追捕野兽时,面对凶猛的老虎感到胆怯和无力,而官府则派出弓兵相助。猎户们因畏惧赏金而退缩不前,官员们也因无法控制局面而感到无奈。
  3.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绘,通过对猎户、官员以及老虎之间互动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紧张气氛和危机四伏的世界。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猎人的胆怯与官府的无奈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在了解这部作品之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注意作者滕岑的时代背景和生平,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环境。
  • 欣赏《官捕虎行》中的象征意义,如老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而官府的行动则是对这种力量的挑战。
  • 思考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

《官捕虎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朝社会生态和人文关系的珍贵资料。通过阅读和分析《官捕虎行》,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