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咏梅

逸气飘飘似欲仙,不论茅舍玉堂前。
众芳无此风神秀,十友推为行辈先。
佳实尚堪为世用,香名更喜有诗传。
萧萧白发差同色,也欲拈花上鬓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和咏梅》是宋末元初诗人卫宗武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卫宗武以梅花为题,不仅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超脱俗世的情怀。

从创作背景上看,卫宗武的这首《又和咏梅》是在宋亡之后的作品。他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的衰落到元朝的建立,这样的历史背景无疑给他的创作注入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从卫宗武本人的人生经历来看,他历经宦海沉浮,最终隐退山林,以诗文自娱。因此,《又和咏梅》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艺术创作,更是一种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的交织,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回顾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从诗歌的内容与风格来看,《又和咏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又和咏梅》中“明艳弗为诸垢染,孤标独出众芳先”描绘了梅花的高洁与傲骨,这种描写在卫宗武的诗作中并不鲜见。而“空想名园千树发,何时持酒向花边”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憧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渴望逃离。这种对比强烈的写法,使得诗歌既有深沉的情感色彩,又不乏哲理的启示。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卫宗武的《又和咏梅》不仅是其个人创作的高峰,也是宋代诗歌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在文学史上,能够以咏物诗表达如此深重情感和人生态度的作品并不多见,这也是《又和咏梅》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又和咏梅》作为卫宗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梅之作,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深邃的思想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还能深入体会到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和个人命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