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野渡雪消二律

雪晴吟弄句仍佳,满纸鲛珠屡拜嘉。
刻玉林林空楮叶,沾泥处处失杨花。
消成滴沥原归旧,润入根荄生有涯。
剩洗瓶罂储此水,待驱炎暑煮春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野渡雪消二律》是宋代诗人卫宗武的作品,原文如下:可亲余暇复奚为,雪霁何妨剩赋诗。应怪玉峰还翳荟,更怜银屋变茅茨。结成冰笋方连夜,散作檐花特顷时

此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春天。诗人在闲暇之余,看到窗外的雪景,便写下了这首《和野渡雪消二律》。全诗以雪后之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诗人通过“可亲余暇复奚为”开篇,表达了自己闲适的心情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接着,通过“雪霁何妨剩赋诗”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在雪霁之后仍愿意花费时间来赋诗的乐趣。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雪后的宁静美景,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

第三句“应怪玉峰还翳荟”,诗人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所见美景的一种惊讶。他惊讶于那被雪覆盖的山峰仍然如此美丽,仿佛没有被雪覆盖一样。这种对比使得原本普通的雪景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更怜银屋变茅茨”和“结成冰笋方连夜,散作檐花特顷时”,则更加细腻地描绘了雪后的景象。诗人用“银屋变茅茨”来形容雪后房屋的变化,形象地描绘出雪后的世界变得清新、洁净。而“结成冰笋方连夜,散作檐花特顷时”则通过冰笋和檐花的形象,展现了雪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和野渡雪消二律》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抒发内心情感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雪后的世界描绘得如诗如画。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内心的闲适与自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