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馀暇复奚为,雪霁何妨剩赋诗。
应怪玉峰还翳荟,更怜银屋变茅茨。
结成冰笋方连夜,散作檐花特顷时。
物物要知须返本,冰仍归水更何疑。
【注释】
馀:指诗人自己。馀暇:闲暇。奚(xī):为什么,何为。霁(jì):雨停。翳荟:遮荫的草木。银屋:银白色的屋顶。变茅茨:茅草变成瓦房。结:结成冰。笋:竹的嫩芽。檐花:屋檐下的雪。顷(qǐng):时间单位,一顷约为一亩地。返本:返璞归真,回归到最朴素的状态。冰仍归水更何疑:冰仍然会回到水中,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冬景和抒发情怀的诗歌。前六句写雪景,后两句抒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意味。
首联“可亲馀暇复奚为?雪霁何妨剩赋诗。”表达了诗人对闲情逸致的追求和欣赏。“可亲”是可亲近、可喜欢的意思,“馀暇”指空闲之余,“奚为”即为什么、做什么。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闲暇之余,诗人又有何所求呢?他欣赏这雪后的美景,于是便拿起笔来,继续作诗。“雪霁”是指下雪停止,天气转晴,“何妨”表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剩赋诗”即多余的吟咏。这两句诗表现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颔联“应怪玉峰还翳荟,更怜银屋变茅茨。”“应怪”是应该奇怪的意思,“玉峰”是山上的玉一样洁白的山峰,“翳荟”是遮蔽草木,“银屋”是银色的屋顶,“变茅茨”是变成茅草屋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应该觉得那些像玉一样洁白的山峰还遮蔽着草木,更值得可怜那些变成茅屋的银瓦房屋。这里的“应怪”、“更怜”都是作者对雪后景色的感受和情感态度,而“应怪”则是对“雪霁”这一自然现象的一种理解,认为雪后的景象更加美丽。而“更怜”则是一种更加深沉的感情色彩,是对“银屋变茅茨”这一变化所引发的感慨。
颈联“结成冰笋方连夜,散作檐花特顷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结成的冰笋正在连夜生长,散落在屋檐上的雪花也只在片刻之间。这两句诗描绘了雪后的景象,其中“结成冰笋”形容了雪花的晶莹剔透,而“散作檐花”则形容了雪花飘落的情景。
尾联“物物要知须返本,冰仍归水更何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万物都应该知道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冰块最终还是会融化成水,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思考和认识。他认为万物都应当回归到最初的状态,就像冰最终会融化成水一样。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雪后景象的描绘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循环往复的思考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