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道

勋华相授受,谟典所具述。
其要在厥中,精一而允执。
惟诚乃能精,惟诚乃能一。
是以无党偏,是以臻正直。
三代所共守,百世不可易。
伯者假仁义,战国尚诈力。
汉唐非无君,文为事矫饰。
其能粹而王,一指不可屈。
所以无善治,循袭至今日。
纯诚而不杂,惟皇斯立极。
敛敷锡庶民,懋建昭大德。
治欲往古如,舍此他无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君道》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君主治国理政的一篇著作,出自《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末期赵国人,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属于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荀子·君道》集中体现了儒家“仁政”和“仁义”的理念,其核心在于君主应当遵循道德原则来治理国家。书中详细论述了君主在治国理政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以德治国,注重民心,反对暴政和苛政。这一思想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应用,尤其在唐代贞观之治时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臣子们共同推行“贞观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君道”思想的贯彻实施。

虽然《君道》本身并非文学作品,但它是儒家经典文献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君道》,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政”观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