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墓松

青青冢上木,夭矫摩太虚。
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濡。
其来至高曾,奚啻五世储。
伟哉廊庙材,而受斤斧屠。
其间钟异质,形气与众殊。
小者近十围,大者百尺躯。
九苞凤可巢,千载苓可锄。
难以刀锯加,俾与玉石俱。
留为龙鸾种,要产驹与雏。
咨汝二十二,结交犹朋徒。
共期松乔寿,以卫龙虎区。
子孙其保之,慎勿使剪除。
毋效发冢儒,假辞取珠襦。
群柏既就歼,所存能几馀。
时哉能得已,涕泣而长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墓松》是宋代诗人卫宗武所作。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卫宗武,字公济,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创作时期:此诗作的创作时间为宋代,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诗歌形式与内容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1. 诗词原文
  • 原文展示:《留墓松》原文如下:“青青冢上木,夭矫摩太虚。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濡。其来至高曾,溪啻五世储。伟哉廊庙材,而受斤斧屠。其间钟异质,形气与众殊。小者近十围,大者百尺躯。九苞凤可巢,千载苓可耡。难以刀锯加,俾与玉石俱。”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卫宗武在《留墓松》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将一棵普通的树木描绘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非凡才能的象征。这种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深邃的内涵。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强调了自然界中万物平等的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随意使用工具的忧虑。
  1. 社会影响
  • 历史地位:《留墓松》在宋代乃至后世都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后人多次引用和赞颂。
  • 文化传承:作为宋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精神追求。

《留墓松》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表现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时代价值而被后世铭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