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墓松

郁郁乎佳哉,古松茂而秀。
封植难计年,龙鸾相错纠。
天风动清籁,洞庭喧雅奏。
护之珠玉如,期以金石久。
夫何从斧戕,山木岂自寇。
众咻谓宜然,一谔固所否。
梯航方勤远,斩刈或恐复。
众巅已成童,怀璧岂吾有。
欲为狂澜障,无奈铄金口。
几世培梁栋,一朝等薪槱。
壤树其可芟,不觉眦飞溜。
惟思植万本,易新以补旧。
初如牛羊散,渐见蛟虬走。
庶保墓域安,盘错至不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伐墓松》是宋代诗人卫宗武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郁郁乎佳哉,古松茂而秀。封植难计年,龙鸾相错纠。天风动清籁,洞庭喧雅奏。护之珠玉如,期以金石久。夫何从斧戕,山木岂自寇。众咻谓宜然,一谔固所否。梯航方勤远。

《伐墓松》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意境和优美的文辞,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诗中的古松不仅茂密而且秀丽,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屹立不倒,仿佛诉说着生命的力量与坚韧。同时,诗中也描绘了大自然的声音,如天风的清冽、洞庭湖的悠扬,以及珠玉般的保护,表达了对自然万物深深的敬畏之情。

《伐墓松》的创作背景也值得深究。卫宗武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都充满了变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卫宗武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坚守。诗中的“一谔固所否”更是体现了他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立场的精神面貌。

在欣赏《伐墓松》时,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卫宗武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古松的生命力和自然的美妙。其次,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是了解宋元时期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最后,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触动了人们对于自然和历史的共鸣,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伐墓松》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和历史的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欣赏到语言的美,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过去,展望未来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