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渔处

清涟万顷渟为湖,湛湛一镜涵太虚。其旁鳞次田莓莓,四望沃若皆膏腴。
蔬畦麦陇间碧树,洲蘋岸蓼连平芜。水村落照晚钟寺,中有一山成画图。
郑谷无此宽闲野,严濑无此浩渺区。更于何所堪下钓,更于何所堪荷锄。
谁与卜筑于此居,峨然其冠孔氏徒。时哉不偶堪遁世,垂缗把耒以自娱。
兴来风月入吟啸,错落吐出鲛盘珠。人惟内省有足乐,眇视外物刍狗如。
膏粱于此且不愿,况为鳣鲔而施罛。则知之子命名者,是特寄意耕与渔。
岂亦伯成子高之在野,庄周濠上之观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耕渔处》是宋代作家卫宗武的作品

《耕渔处》描绘的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湖边景象。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田园世界——清涟万顷的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无垠的天空。湖畔,鳞次栉比的农田绿意盎然,四周被沃若膏腴的土地所环绕,蔬菜和麦垄之间还点缀着碧树和野草。

诗中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晚钟寺的水村落照,以及洲苹岸蓼连绵的平芜,共同构建出一个和谐安宁的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与世无争、与自然为邻的状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无限向往。

《耕渔处》不仅仅是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它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诗中所言“水村落照晚钟寺”,可能寓意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同时,“中有一山成画图”这样的描绘,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即在物质富足的同时,内心也能保持一份清静和平和。

《耕渔处》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大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歌,它还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理想。卫宗武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