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儿

落日古道傍,依依闻哭声。
云是田舍儿,垂髫才九龄。
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
饥寒夙所更,驱役不得停。
甫课南山樵,又督西畴耕。
早汲或至晏,夕舂恒达明。
曾何少懈怠,动辄遭笞刑。
斑斑肤无完,恍恍神不宁。
命也可奈何,怨辞安敢形。
但愿后母心,回慈念孤生。
迟我齿力壮,与母供使令。
余闻重叹息,为汝双涕零。
凭谁弦履霜,弹与汝母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道傍儿》是宋朝时期,著名诗人黎廷瑞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环境对于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至关重要。黎廷瑞,作为宋代的诗人,其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料。他的生平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生活在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黎廷瑞的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和推动,从而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通过研究他的作品和生平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道傍儿》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2. 诗歌原文:了解《道傍儿》的原文不仅能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深刻情感。这首诗的全文如下:“落日古道傍,依依闻哭声。云是田舍儿,垂髫才九龄。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饥寒夙所更,驱役不得停。甫课南山樵,又督西畴耕。早汲或至晏,夕舂恒达明。曾何少懈怠,动辄遭笞刑。斑斑肤无完,恍恍神不宁。命也可奈何,怨辞安敢形。但愿后母心,回慈念孤生。迟我齿力壮,与母供使令。”这简短的文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原文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
  3. 主题内容:探讨《道傍儿》的主题内容有助于揭示诗中蕴含的社会现实及个人情感。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个被生活磨砺的少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对主题内容的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 艺术手法:分析《道傍儿》的艺术手法,如运用了哪些修辞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巧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诗人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通过深入了解艺术手法,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美感和深度。
  5. 历史影响:探究《道傍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历史作用和文化价值。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道傍儿》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弘扬国学、传承文化。

《道傍儿》是宋代著名诗人黎廷瑞的一首经典诗作。通过对其诗歌原文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深入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体会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