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影斜阳里。与芦花、分风飞过,落星遗此。瓦老苔荒钟鼓陋,斑剥,残碑无几。想此处、阅人多矣。天上白榆犹落去,况人间、一瞬浮花蕊。问五老,笑而已。
仙翁当日曾挥麈。拍阑干、浩歌音响,振鱼龙耳。九十馀年无人问,遗韵半江烟水。慨宇宙、风涛如许。安得六丁移此石,去横身、作个中流砥。长唱罢,冥鸿起。
贺新郎 · 落星寺
介绍
《贺新郎·落星寺》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作品,全文如下:帆影斜阳里。与芦花、分风飞过、落星遗此。瓦老苔荒钟鼓陋,斑剥残碑无几。想此处、阅人多矣。天上白榆犹落去,况人间、一瞬浮花蕊。问五老,笑而已。仙翁当日曾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受,而且通过描绘落星寺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和淡泊的人生态度。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贺新郎·落星寺》通过对落星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诗中的“瓦老苔荒钟鼓陋,斑剥残碑无几”表达了寺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破败不堪,见证了无数人的历史更迭。这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看,《贺新郎·落星寺》采用了典型的宋词风格,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例如,“帆影斜阳里”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此外,“天上白榆犹落去,况人间、一瞬浮花蕊”更是通过对比天地间的永恒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从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上来讲,《贺新郎·落星寺》不仅仅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的诗词,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落星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迹,往往与文人墨客的文化追求和情感寄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在欣赏和理解这首词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士大夫常常以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和政治理想。同时,宋代文人也常常借古讽今,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反映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憧憬。因此,当我们解读《贺新郎·落星寺》时,不仅要关注其中的语言文字,更要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个人情感。
《贺新郎·落星寺》是一首集历史感悟、哲理思考、艺术审美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底蕴,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文化启示。在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注重对其背后文化意义的理解和对个人情感的关注,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